讯 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健身服务的需求,提高全民健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将南昌建设成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国际军体之城和体育名城,我市6月26日下发《南昌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 年)》(以下简称《计划》)。 《计划》明确,到2025年,全市各县(区)均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平方米,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力争实现主城区“10分钟健身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全市总人口的42.5%,城乡居民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5%。每万人拥有健身站点5个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人,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志愿者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夯实基础 解决“去哪里健身”问题 我市将优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布局,充分合理利用公园绿地、闲置场所和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建筑物屋顶等“金角银边”区域,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便民实用的中小型场地设施。促进社区养老设施与全民健身设施的资源共享、功能衔接。加大农村地区健身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加强中心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维修改造和提档升级。 我市将在现有郊野公园、城市公园中因地制宜配建一定比例健身设施,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大力推进“公园体育化”,推动体育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 “十四五”期间,新建或改扩建不少于8个县级体育公园、5个县级全民健身中心,新建健身步道不少于500公里。 以县区为单位,按照每万人一个足球场的标准确定本地区足球场数量,推进城市社区足球场地建设,实现新建居住社区内至少配建一个足球场地设施。补齐、维护好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保障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力争全市每年新增1000处以上全民健身设施。新建居住区要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公共健身设施,纳入施工图纸审查,验收未达标不得交付使用。 培育品牌 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 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和激励政策,培育面向各行业、各人群的群众体育品牌赛事。举办好全民健身运动会、市运会、社区运动会、城市定向赛、市直机关运动会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重点打造以南昌马拉松、南昌赛艇大师赛、梅岭越野登山赛、梅岭山地自行车赛为引领的“一山一水一城”城市品牌赛事;广泛开展篮球运动,着力打造有特色有影响力的篮球之城。 在社区设立健身活动站点,引导单项体育协会等体育社会组织下沉社区组织健身赛事活动。到2025年,全市各级体育社会组织总数达到500个,其中市属体育社会组织达12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