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2月24日电(覃博雅 徐祥丽)“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专题研讨会24日在北京召开。在“如何做实做好‘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工作”分议题讨论中,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杨越明教授表示,熟悉感是国与国之间交流的名片,建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熟悉感,需要提高符号阐释和渠道传播两种能力。     首先,杨越明指出,“符号阐释”中的“符号”是“一带一路”上共同的历史记忆,要寻找“抓手”对这些记忆进行故事化的表述。比如,从茶文化或青花瓷文化等“一带一路”上的共通符号入手,找寻创造性的故事表述方法,助力民心相通。     其次,加强渠道传播的能力。     一是信息渠道,要加强互联网上“一带一路”的文化传统传播。     二是产品渠道。杨越明说,艺术品、工艺品,演出和电影等是“一带一路”上的民众最喜爱接触的中国文化产品,可提倡短视频、短节目。     三是活动渠道,要通过创意营销的方式,把中国生活方式中独特的东方美学和生活理念表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