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德安的部分扶贫工作日志 通讯员 谢顺 摄     湖北日报(荆楚网)讯 特派记者李柯 通讯员谢顺     “今天第一次走进贫困户家中开展精准识别,有两户贫困程度之深,令人难以置信。……一户是后池组的陈代富,60多岁,腿部残疾,丧失劳动力,儿子患白癫风,常年在外打工,勉强能维持自己生活。房屋已成危房,不能居住,寄住在弟弟家中。周围村民听说我们是扶贫工作队的,就拦着我们:这是最需要帮扶的,若不帮助这样的家庭脱贫,就不要来扶贫了。我当即表态,大家放心,老陈家,我们帮定了。”     记录者叫谭德安,是湖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干部,为了让定点扶贫村村民改变贫穷面貌,他响应组织号召,从省城武汉来到山区恩施,成为整日走村串户的省联社恩施芭蕉灯笼坝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一年多时间里,他的扶贫工作日志写满了大大小小近10个笔记本。     谭德安(左)接受湖北日报(荆楚网)记者采访 通讯员 谢顺 摄     “工作队真是‘压力山大’!——2015年10月14日”     2015年9月底,省联社组建扶贫工作队,谭德安便带着他的6名队员入驻恩施市芭蕉乡灯笼坝村,与村干部一道为村民脱贫奔走。     “刚来的时候,压力很大。”谭德安说,尽管自己对扶贫工作有一定了解,但进村学习了相关具体政策文件后,感觉任务还是很重。谭德安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上学、就医、建房、发展生产、融资等近百项扶贫政策。     精准识别是工作队来到灯笼坝村后开展的第一项主要工作。为了摸清贫困状况和贫困原因,谭德安和队员们花了近2个月时间,对352户贫困户共1054人进行了逐户走访调查,走访记录写满了整整3个笔记本,约1.5万字。     恩施市芭蕉乡灯笼坝村茶园 通讯员 谢顺 摄     在调查摸底的过程中,谭德安了解到,灯笼坝村是一个茶叶专业村,现有茶园面积8600亩,小型茶叶加工厂17家,一村一品特色明显,但产业链不完整,产品附加值不高,村民增产却没能实现增收。     “通过发展主导产业、开展金融扶贫、改善基础设施、实施异地搬迁、加大教育扶持、实行生态补偿、落实社会保障政策等措施,确保贫困村‘摘帽’,贫困户销号。——2015年12月1日”,谭德安在笔记本上记录下从调研中逐渐理清的扶贫思路。     “一户一策,宜做则做!——2015年12月2日”     摸清了民情,确定了大致扶贫方向后,谭德安和队员们便马不停蹄地再次钻深山、进农户,与贫困户们交流、商定具体脱贫措施。     “贫困户杨则刚家危房,智力残疾并患有支气管炎、肠胃炎、缺钾等疾病,劳动能力极差。”工作队一边协调其姐姐全家异地迁入灯笼坝村照顾其日常生活,一边帮助他管理好4亩茶园,同时还为他向恩施农商行芭蕉支行申请了3万元贷款,由其姐姐及家人用于香菇种植,并动员他们参加工作队农民技校学习培训,掌握种茶、养猪、养鸡技术和疾病预防知识。     在谭德安和他的队员们一年多时间里一系列措施地帮扶下,2月23日,湖北日报(荆楚网)记者来到杨则刚家时,昔日的危房边已建起了3层高的小洋房。“我们现在已经脱贫了!”杨则刚姐姐兴奋地说,一年下来,光种植的香菇就能收入5、6万元。     谭德安在贫困户杨则刚家查看香菇种植情况(杨则刚姐夫 左 谭德安 右) 通讯员 谢顺 摄     贫困户杨则刚家的3层小洋楼 (杨则刚姐姐、姐夫)     “李绍银家因学致贫。”工作队为其申请省联社“爱心助学”捐赠,两个女儿获赠3000元爱心助学资金。     “张成芳家因残致贫,但配偶身体健康。”工作队为其配偶在扶贫专业合作社香菇种植场提供就业,增加家庭收入。     “刘明照家茶园面积小。”工作队提供信贷支持购买100只鸡苗,并提供贷款3万元支持购买10头小牛。     “2016年秋季雨露计划摸底数据”“低保、五保花名册”“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大病救助、临时救助人员名单”……     谭德安大大小小近10个笔记本里,记录了与灯笼坝村贫困户相关的点点滴滴。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2016年12月30日”     经过谭德安和他的队员们的努力,灯笼坝村2014年底建档立卡的352户贫困户共1054人,2016年底剩下215户599人。谭德安的工作队被湖北省委办公厅评为“工作突出工作队”,而谭德安也被评为“工作突出驻村第一书记”。谭德安说,工作队代表省联社,一定要做好。     “通过争取民政危房改造资金、工作队帮扶1万元、动员村民义务帮工,老陈的新房子建成入住了。”谭德安在他第一次工作记录后补充写到。     下班后,谭德安在卧室里伏案工作 通讯员 谢顺 摄     “夜晚蚊虫很多。——2016年3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