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11月29日讯 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天发布的《2017年“双11”网络购物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报告》显示,在“双11”整个体验周期内,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较为突出。 据介绍,本次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活动涉及16家网络购物平台,共选取了668款商品,涉及服装鞋帽、手机数码、食品特产、化妆洗护、家居家纺、母婴用品、箱包配饰、家用电器以及其他日用品等9大品类。 从调查体验的商品来源来看,分为国内和进口两大类;从销售模式来看,分为预售和非预售两大门类。从本次价格记录统计结果来看,今年宣称参加“双11”促销活动的539款非预售商品中,在整个体验周期内,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双11”价格或更低价格(不考虑联动活动情况)购买到促销商品的比例达到78.1%,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较为突出。 预售商品:4款涉嫌价格违规 本次调查体验涉及有预售商品的平台9个共129款。调查体验发现,不同平台和商家预售规则、支付定(订)金和尾款时间不尽相同。 从表中可以看出,各平台和商家对于定金的商家赔偿政策不一或未见明确规定。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八十九条规定:“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从本次对129预售商品价格行为调查体验情况来看来,预售商品价格相对规范,但也发现4款商品存在价格问题。 涉嫌以“划线价”形式虚构“原价”。一些平台和商家将“划线价格”解释为参考价、建议价或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而法律规定“‘原价’为经营者在本次促销活动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电商平台和商家天猫平台的某款标称为“恒源祥”品牌针织衫11月10日、11月12日、11月15日的划线价格均为508元,但11月11日划线价格调整为专柜价1280元。但专柜价说法仅在11月11日的商品页面显示,并未连续出现,也未标明出处,消费者若只看到11月11日当日价格,会因优惠力度大而被误导消费。 预售价格不如双11当天价格优惠。天猫平台的某款标称为“蔻驰”品牌的单肩斜挎包11月7日、11月10日预售价格为1068元,活动为定金99抵扣150,折算价格为1068-150+99=1017元;但11月11日标价为1068元,活动为每满400减少50,折算价格为1068-50-50=968元,11月12日价格为促销价999元,折算价格同样低于之前预售价格。 预售价格频繁变化。苏宁易购平台的某款标称为“神画”品牌投影仪11月7日预售价为2999元,定金50抵扣450元,折算价格为2999+50-450=2599元;11月10日预售价为2799元,定金50抵扣450元,折算价格为2799+50-450=2399元;11月11日当天活动价格为2599元。可见,预售价格调整很频繁,参加第一次预售活动的消费者没有得到更多实惠。 定金随意变动。京东平台的某款标称为“佐特”品牌双人床10月26日标示定金(“京东价”)为100元,而11月7日标示定金从100变为了50。 非预售商品:价格不降反升情况突出 本次调查体验涉及非预售商品共539款(有效样本)。调查体验发现,今年的“双11”促销活动中,一些平台和商家优惠活动规则设置复杂,打折、满减、红包、优惠券、津贴等多种“优惠”方式叠加,附加各种限制条件与使用顺序,促销规则晦涩难懂,消费者很难推算出商品的实际销售价格,降低了消费者的网购消费体验。 “双11”网络购物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总体情况一览表 根据价格追踪调查体验统计结果, 539款非预售商品中,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双11”价格或更低价格购买的比例达到78.1%,其中一些平台和商家的商品存在先涨价后降价、“双11”价格不降反升等问题。具体如下: 1.先涨价后降价。 (1)当当网平台某款标称为“韩都衣舍”品牌女装在11月7日之前价格为152元,而在10日价格上调至288元,并于11日又降至136元,涉嫌通过虚假折扣诱导消费。 (2)当当网某款标称为“良品铺子”品牌糕点11月7日价格为29.9元,但在“双11”期间页面标价升至79.9元,优惠活动为满50减50,折算价格为29.9元,与11月12日、11月4日与11月7日价格持平,实际上并不优惠。 (3)当当网某款标称为“九阳”品牌豆浆机“双11”之前价格为398元,但在11月10日页面标价又涨至448元,而到了11月11日按照优惠活动折算后的价格为398元(标价448,满50减50),与11月7日个时间节点价格相同,并不优惠。 (4)京东平台某款标称为“博洋家纺”品牌的床上用品,价格忽高忽低,“双11”前最低价格为229元,之后曾经提价到379元,“双11”价格调低为249元,仍然比此前的最低价高出20元。 (5)京东平台某款标称为“玖熙”品牌的单肩斜挎包,“双11”前价格先由522元(标价532,满500减10)提高到742元,在“双11”当天价格调整为651元(标价666,满500减15),之后再次降低到614元,“双11”活动期间,价格并不优惠。 (6)淘宝平台某款标称为“好时”品牌巧克力豆,“双11”前先大幅提价,由每盒99元提高到162元,“双11”期间减低到78元每盒,给消费者折扣力度大的错觉。 (7)天猫平台某款标称为“南极人”品牌全棉四件套,“双11”前销售价格由318元大幅提高到1288元,“双11”活动期间又将价格大幅调低到286元,打折力度明显“增大”。 2.“双11”价格不降反升。 (1)贝贝平台某款标称为“一邦”品牌休闲食品“双11”前团购价格为13.9元,“双11”期间团购价格提升到16.9元。 (2)贝贝平台某款标称为“美肤宝”品牌化妆品“双11”前团购价格为188元,“双11”期间团购价格涨至229元。 (3)贝贝平台某款标称为“曼秀雷敦”品牌化妆品10月22日、10月23日、10月26日、11月1日团购价格为76.6元,11月4日后“双11”期间团购价格上调到85.5元。 (4)当当网平台某款标称为“米菲”品牌旅行箱在11月11日价格为328(标价398,满258减20,领券300减50,按照可叠加计算),由248元(标价398,每满100减50)上涨至396(标价596元,每满200减100),而在“双11”期间又降至328(标价398,满258减20,领券300减50,按照可叠加计算)元,造成折扣力度大的假象,实则价格并没有优惠。 (5)当当网平台某款标称为“当当优品”品牌夏凉被10月29日折算价格为69(标价119,满50减50),11月1日价格为89元(标价139,满100减50),“双11”期间价格上调为149元,不降反升。 (6)国美某款标称为“戴森”品牌空气净化扇10月22日价格为5099元,但在“双11”期间价格上调为5299元,价格不降反升。 (7)京东某款标称为“谜尚”品牌BB霜10月29日价格为79元(标价84元,满60减5),而在“双11”价格又上调到109元,价格反而更贵。 (8)苏宁某款标称为“エステー/ST”品牌车用清香剂10月29日实际销售价格为29元,11月11日实际销售价格为70元,反而更贵。 (9)我买网平台某款标称为“梅花”品牌食品“双11”前价格为99元,11月11日价格调整为129元。 (10)网易考拉某款标称为“美旅”品牌拉杆箱10月22日价格为359元,11月11日价格涨至649元。 (11)亚马逊平台某款标称为“大嘴猴”品牌针织衫“双11”前价格为53.1元(不含运费),“双11”期间价格涨至109元(满99免运费),增加幅度较大。 在本次“双11”网购价格调查体验活动期间,中国消费者协会组织体验人员对16个网络购物平台中宣称折扣较大、销量相对较多的668款商品进行了有效的价格跟踪调查。从10月21日到11月21日,体验人员通过截屏等取证方式对每款商品详细记录了价格变化情况。 从本次价格记录统计结果来看,129款预售商品价格行为总体表现较好,仅有4款预售价格或者高出预售结束后价格,或者涉嫌价格违规;宣称参加“双11”促销活动的非预售商品中,在整个体验周期内,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双11”价格或更低价格购买到促销商品的比例达到78.1%,与2016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 不仅如此,一些平台和商家复杂的价格表示方式和促销规则,降低了消费者的网购消费体验。调查体验发现,一些促销活动虚有其表,消费者难得实惠,其主要问题有:有的预售商品在预售期间定金随意改变,预售商品价格反而比11月11日价格高;有的将“划线价格”解释为参考价、建议价或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以避免“虚构原价”相关法规的约束,给随意标注划线价格,误导消费留出余地;有的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造成折扣力度大的假象,而实际并不比非活动期间价格低,甚至更高,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为营造安全放心的网络购物市场价格环境,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完善网购价格监管制度,依法惩处价格误导行为;建议电商平台及商家加强平台商品价格管理,落实诚实守信经营责任;提醒提醒广大消费者培养良好价格意识,坚持精明理性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