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域发现甲午海战沉舰“经远舰”为世界海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9-21
经远舰档案照片。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林维):中国国家文物局21日在北京公布,今年7月至9月,中国联合考古队在东北辽宁省大连庄河海域

“经远舰”档案照片。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林维):中国国家文物局21日在北京公布,今年7月至9月,中国联合考古队在东北辽宁省大连庄河海域开展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搜寻、发现并确认了124年前参加中日甲午海战的北洋水师沉舰——“经远舰”。这是继 “致远舰 ”之后,中国甲午海战遗迹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此次水下考古共发现悬挂于舰舷外壁的“經遠”舰名字牌、47毫米炮弹、铁甲堡衬木等文物500余件,不仅还原了那段中国人始终铭记在心的悲壮历史,对世界海战史研究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出水的毛瑟步枪子弹、左轮手枪子弹、37毫米炮弹、47毫米炮弹等。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甲午海战是世界近代史上以铁甲舰为主力战舰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1894年9月,中日甲午海战在黄海北部大东沟海域爆发,当时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战败,“致远”“经远”“超勇”和“扬威”四艘战舰沉没在交战海区。其中“经远舰”受到四艘日舰围攻,全舰官兵不畏强敌,英勇接战,直至战舰最终沉没。

考古队员下水作业。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甲午海战之耻,中国人始终铭记。甲午海战遗迹是近年来中国水下考古工作重点之一。此次“经远舰”水下考古利用多波束等仪器设备采集遗迹数据,结合潜水探摸、地方志文献研究,确认了“经远舰”的准确位置,并找到了“经远舰”的身份证明。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所所长姜波介绍:“这次水下考古一个重要发现就是9月15号发现了‘经远舰’的舰名在海床面以下五米处,找到这个身份明确的标志。做了冲击工作以后,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字体遒劲有力,这个是木质髹金的,保存得非常好,还可以依稀看出‘经远舰’当时的风采。这应该是迄今为止北洋水师考古、水下考古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发现,因为别的舰都没有找到舰名的东西。”

  “经远舰”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建造,1887年底作为“致远舰”的僚舰入编北洋水师。著名将领邓世昌、林永升分别出任两舰的管带(舰长)。

现场工作平台。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所所长姜波透露,此次水下考古还清理出铁、木、铜、铅、玻璃、陶瓷、皮革等材质各类遗物标本500余件,种类十分丰富,包括锅炉、斜桁、舷窗、舱门、铁甲堡衬木等舰体结构;毛瑟步枪子弹、左轮手枪子弹、37毫米炮弹、47毫米炮弹等武器装备;以及锉刀、扳手、旋柄等船载工具。此次水下考古还有不曾见于史料记载的新发现。

考古发现带“經遠”文字的木质签牌。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姜波说:“我们发现了‘经远舰’出厂档案里面没有的那些武器装备,就是这个120毫米炮弹引信和53毫米格鲁森炮弹。当时这个‘经远舰’主要的主炮、副炮在前部,尾部是没有装备火力的,是一个弱点,所以为了打甲午海战,当时做了火力装备的添置,这些就是当时添置的东西,在原始档案里面是没有的。”

  继2014年发现“致远舰”后,此次“经远舰”水下考古成果是中国近现代沉舰水下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而“经远舰”是德国设计制造装甲巡洋舰的最早案例之一,因此,此次水下考古成果对于世界海战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为世界海军舰艇史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悬挂于舰体舷侧的“經”“遠”二字。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中国政府有关方面计划在丹东港或大连市筹备建设水下文物保护基地,对水域进行全域保护,同时向社会公布最新考古成果。辽宁省大连市副市长温雪琼女士也表示,将加强对水下遗址和文物的保护。她说:“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组织协调海事、海监、渔政等有关方面做好沉船水域的日常的巡查、看护,确保水下遗址及文物的安全。”

  此次水下考古工作由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