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涵。文化惠民,关键是要让市民群众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在享受文化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素质、熏陶气质、提高修养、塑造精神。 今年以来,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免费服务群众330万人次;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累计达303.5万人次;文化场馆(站)免费开放服务人数累计达295.3万人次;免费为农民群众送戏856场……南昌积极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市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新时代南昌的发展更具“温度”、更有“质感”。 书香浓 ——带来不同的阅读“打开方式” 满城皆可读,市民皆爱读,已经成为英雄城这座学习型城市的特质。 在南昌人的眼里,市图书馆是市民共有的“文化客厅”,共享的“阅读空间”。继市图书馆免费开放后,今年又推出“免押金办证”“扫码借书”等“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市民借阅图书提供了更多实惠与便利。 除了场馆自身的服务,市图书馆还将阅读延伸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15日下午6点晚高峰,市民吴新慧走进地铁1号线八一馆站后,在大厅的“地铁图书馆”手机扫码,下载了一本《浮生六记》,步入车厢后就开始阅读起来。“每天上下班利用地铁通勤时间读书,已经是我的生活常态。”市图书馆在地铁多个站点设立了“地铁图书馆”来推广多元化阅读,让阅读本身变得更便捷、更无边界。 为满足不同群体差异化阅读需求,助力南昌夜间经济发展,市图书馆还开启夜间开放服务。同时,推出“图书大篷车”进学校、夜市、社区和景区活动,通过阅读服务、VR体验、公益展览、绘本故事、诗歌朗诵等形式,让公共图书馆从固定的“阵地服务”,延伸拓展到“流动服务”甚至是“贴身服务”,丰富了夜间经济的文化内涵,激活了城市夜间的阅读空间,成为南昌夜间经济的一张闪亮文化名片。 一本书可以温暖一个人,一间书房可以温暖一座城市。莲塘河畔的莲花书屋,3D打印的莲花建筑造型含苞待放;梅湖景区附近的尚书阁,三进院落式明清古建筑内书香扑鼻;设在东湖意库的意·书房,以艺术设计专题提供更细分的阅读服务;年底即将开放的海螺书屋,造型独特还带有露天花园……为打造文化地标,我市启动“书香洪城”十大精品图书馆建设,通过社会化合作和自建方式,不断探索建设,在全市各县区先后建成了10家精品图书馆并对外开放。加上艾溪湖美书馆、高新图书馆等“网红打卡地”,南昌市共建成23家精品图书馆(城市书房),这些精品图书馆各有特色,“圈粉”无数,构成了一张城市书香地图,助力南昌“文化之城”建设跑出加速度。 |